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民警变身“全科警察”:上海全市400个派出所全面实施一线综合执法勤务,不管交通还是社区都能管

LBS 2022-10-05


仆力思警营纪念品商城

来源 | 解放日报

今后,不管交通还是社区,派出所民警都能管。记者从上海公安机关获悉,今年1月起,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400个派出所全面实施一线综合执法勤务,最大限度实现基层警力的统筹使用、警务资源的高效运作。


所谓“一线综合执法勤务”,实际是打破警种界限,基层民警变身“全科警察”。

今后,这种崭新的公安勤务模式将给上海的城市安全治理带来哪些变化?

 “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意识,可以让警务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最优分布和集约使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一线综合执法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智慧公安建设的现实需要,将有助于解决基层一线警力不足、分工过细等问题,使公安派出所更好地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

打造综合性战斗实体

“属地主战就是要将我们派出所打造成一个综合性战斗实体。”宝山顾村派出所张华介绍说,“这样的模式让基层派出所勤务更自主、更科学。”派出所可按照社区、楼宇(单位)、街面、窗口、办案等勤务需要,因地制宜设定勤务模式、优化警力配置,实现基层警务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最优分布,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效能。

 “一线综合执法彻底打破以往基层民警‘一人一岗一分工’的职责细分,将社区民警、交警等一线执法力量有效整合。”张华表示,老百姓有事找警察就可以了,不用考虑警种分工。

遇到一线综合执法民警无法完成处置的任务,怎么办?

目前上海市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民警被统一划分为一线综合执法、后台专业执法两大类。警情将第一时间就近推送给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处置,依据紧迫性和复杂度不同,由后台专业执法民警梯次递进支援,解决现场执法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

去年,这种递进执法模式已在6个分局试点,运作效果逐步显现,试点地区派出所警力平均增加12.3%、交通类110警情现场处置效率同比提升18%。

一线综合执法民警不仅仅承担着交通、巡逻等职能,更是社区平安建设的组织者。上海全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强化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平安建设组织者定位,深化派出所民警兼任居(村)党组织副书记、综治工作站副站长机制,进一步融入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经初步统计,一线综合执法后,上海全市共计1800余名民警、4600余名辅警根据“人随事转”的原则下沉派出所。

目前,上海全市早晚高峰岗位数达到1393个,街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明显提升,全市交通类、治安类110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5.4%、42.6%,辖区治安秩序、道路交通秩序总体向好,取得了“1+1>2”的效果。


协同治理模式扎根落地

目前,上海全市8600余个封闭式小区、1800余个开放式社区、2800余个楼宇(单位)已建成智能安防设施,对各类风险,实现了“感知、研判、指挥、处置”四个环节的闭合运行,构建形成研判多维、精准指挥智能指挥调度模式。

“哪里最拥堵,哪里有隐患,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就出现在哪里。”黄浦公安分局半淞园派出所王毅刚介绍。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都能以“可视化、智能化、实时化”呈现,同步实现了警情实时撒点、警力精准定位、就近推送处置、在线提供支撑,并按照处置预案体系,按需调动专业执法民警梯次递进支援。

据统计,一线综合执法全域推开,警情到场时间平均缩短20%,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

智慧警务还将进一步推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

“建筑工地上的噪音扰民情况,光是警察出动‘治标不治本’,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治理才有效果!”据悉,上海全年110报警呼入量约1200万,其中60%是非警务类信息。

现在,综合指挥室同步对接政府部门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智能感知后将市民报警求助(110、12345)等不同渠道获取的风险隐患信息汇聚到一起,精准研判、分类推送,推动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绿化市容等执法队伍整合,努力实现“7×24”小时值守响应,各部门依责响应、通力协作,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来源 | 解放日报

相关阅读:

仆力思警营纪念品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